20101工作面避難硐室和防突風門設置方案
一、避難硐室 (一)20101工作面避難硐室設置在工作面回風巷中(具體位置如圖),作為工作面掘進過程中作業(yè)人員緊急避難和放炮員操縱放炮的地點。 (二)避難硐室凈斷面采用3.5米寬和2.75米高的半圓拱形式,深度5米,裝門后凈深不少于4米,有效使用面積為14.7m2,按20101回風和輔運兩巷每班最多20人計算,能滿足該工作面每人使用面積不少于0.5m2的要求。硐室采用錨噴支護形式,內(nèi)外墻做M7.5水泥砂漿抹面處理。 門墻采用800mm厚磚砂漿砌筑,嵌入圍巖深度不小于200mm,門凈斷面為1.2×1.8米,門框采用7.5cm角鋼制作。門扇采用堅實的木質結構,包制鐵皮,厚度不小于50mm;背面使用角鐵橫梁加固,門軸必須設置在靠向工作面一側,門扇能自動關閉。四周與門墻接觸嚴密,平整不漏風。室內(nèi)沿三周用水泥打一個高300×寬300mm的坐臺,供人員使用。 (三)室內(nèi)安裝一套不少于20組的壓風自救系統(tǒng),保證每人供風量不少于0.3m3/min的需要,壓風自救系統(tǒng)應有減壓裝置和帶有閥門控制的呼吸嘴,并設置直通礦井調度室的通訊電話和一個能同時監(jiān)測兩個工作面瓦斯情況的監(jiān)測分站。 (四)避難硐室內(nèi)支護必須保持良好,采用壓風管路供風,且在周邊噴漿或砌墻抹面,防止瓦斯積聚。 二、防突風門 (一)風門前后5m范圍內(nèi)巷道支護完好,無片幫、冒頂現(xiàn)象,無雜物、積水、淤泥。 (二)在回風巷安設兩組礦用防瓦斯突出風門(位置如圖示)。風門規(guī)格為:1.4×1.7米,為正反兩道,共四道。兩道風門間距5米,每組風門必須聯(lián)鎖,確保其始終處于常閉狀態(tài)。 (三)風門墻垛用磚砌筑,墻體四周必須掏槽,嵌入巷道周邊巖石的深度為300mm。墻垛厚度800mm,墻體平整,無裂縫、重縫和空縫,嚴密不漏風。 門框可采用堅實的木質結構,厚度不得小于100mm。門框要有墊襯,四周與門扇接觸嚴密。 (四)門墻上預留兩個直徑為800mm的風筒孔和一個800×500的矩形調節(jié)風窗,在左幫布置3個大小為直徑200mm的管線孔,分別用來接供水、壓風、電話監(jiān)測等管線,下方應設置一條200×200mm的水溝,為防治瓦斯流入,可釘皮帶適當封堵。兩道風門之間采用800mm鐵質風筒,風筒內(nèi)設有防止瓦斯逆流裝置,調節(jié)風窗也應內(nèi)設防逆流裝置。 (五)通過每一道風門墻體的風筒,都必須設防止逆流裝置(逆止閥),鐵風筒鐵板厚度3mm-5mm,逆止閥鐵板厚度不小于5mm。 (六)風門墻體的排水溝采用低于巷道地板的反水溝,深度根據(jù)風壓大小來構筑,不漏風。 (七)墻體上的所有管孔必須用水泥沙漿封堵嚴實。